找到相关内容310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梵呗学习之法

    佛德时,能够自然的流露出以下几种心境:  1、悲愍代众生,  2、景仰佛陀  3、清净柔软  4、止息散乱  5、慈善和乐  6、威仪端严心  7、好乐修学  8、发大菩提  这些心境的流露...

    界崇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1439817.html
  • 慧文禅师的禅修方法

    灭受想背舍。所以者何?诸佛弟子,患厌散乱,欲入定休息,以涅槃法,安著身中,故云身证而想受灭也。”11这种通过八背舍的修习,以灭尽三昧为主要出世法,而证得解脱生死烦恼的禅修方法,不但慧...第一之一说:“第七讳文,多用觉心、重观三昧、灭尽三昧、无间三昧,于一切法,无分别。……慧文已来既依《大论》。”2《佛祖统纪》卷第六又说:   师夙禀圆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0141654.html
  • 中国汉传佛寺建筑与佛教传播探析

    砖瓦泥土等,若于旷野中,积土成佛庙,乃至童子戏,聚沙为佛塔,如是诸人等,皆已成佛道。”“若人散乱,入于塔庙中,一称南无佛,皆已成佛道。”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云:“复次地藏,若未来世,有诸国王,至婆罗门等,遇先佛塔庙,或至经像,毁坏破落,乃能发修补,是国王等,或自营办,或劝他人,乃至百千人等,布施结缘,是国王等,百千生中,常为转轮王身,如是他人同布施者,百千生中,常为小国王身,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1747785.html
  • 《当代南传佛教大师》推荐序

    有别于一般常态的安那般那念,其特点为︰很密集地集中精神做非自然的强烈呼吸(甚至鼻孔出声),以警觉气息接触鼻端之触觉。长时段的坐禅(两三小时),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苦受(皮痒、抽筋、骨肉酸痛)及散乱;更...。在正式的坐禅里,他教人先观出入息以调心,等心安住了,继续观察身、的变化。耐心修学、奉行戒律、生活简朴、保持自然以及观照内心,是他的修行要诀。  查法师教人︰“单纯安住于当下,我们的心终会契入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1150319.html
  • 《大乘本生心地经观 观心品第十》读后感(五)

    时,多注意动作、触感,这也能有效地使杂染、散乱减少与止息。  经云:“三界无别法,唯是一心作。”又云:“心者,众行之本。三界之中,以为主,能观心者,究竟解脱,不能观者,究竟沉沦。”人的一举一动,为...《大乘本生心地经观?观心品第十》读后感(五)  本文荣获九十三学年度慈航导师奖学金  ◆ 许胜雄  陆、奉行“法行”真义,证得“佛道”殊胜  观心就是观察起心动念,观察心念的实况、本质。观察的目的...

    许胜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1150581.html
  •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(一)—本愿即持名念佛的提出

    一法收机最广,下手最易……可谓方便中之第一方便,了义中无上了义,圆顿中最极圆顿33。”  以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之故,任何人乃至散乱称念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亦能为未来种下成佛的种子,因此念佛的法门...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(一)—本愿即持名念佛的提出  ◆ 释法藏  提 要  阿弥陀净土法门,长期以来一直就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,其思想与修持长期地影响著中国佛弟子的解行,一直至今仍不稍减。然而...

    释法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3250637.html
  • 念佛之真心与妄心辩

    之弥陀道种而起念佛现行,如是周而复始,恒持不断。故即便是以散乱称念佛名,亦成金刚不坏之道种,机缘成熟,亦能成证三昧,闻即往生。  印光大师特别强调“摄心”念佛的方法,即是内以势至菩萨根大圆通摄心而念...法收机最广,下手最易。故释迦世尊无问自说,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。藕益大师称赞曰:“方便中第一方便,了义中无上了义,圆顿中最极圆顿。”只要行人“真为生死,发菩提,具足信愿,持佛名佛”,则定生西方,高预海会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5950712.html
  • 菩萨戒的重点及其人间性

    重于身口的行为,菩萨戒尤重于心意的行为,因即在于此。例如《小品般若经》卷八〈无悭烦恼品〉,谓若菩萨学习般若波罗蜜多,则不应生起烦恼、悭心、破戒、嗔恼心、懈怠散乱、愚痴。 又说:“菩萨学般若...一、佛戒的起源   戒的定义:在消极方面是不许作,积极方面是必须作。因此它有规约及法令的含义。故在原始圣典中,被称为“律法”。在大乘圣典中,菩萨戒的含义可与菩提、悲愿、弘誓相通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351818.html
  • 《法华经》与禅宗的境界论

    如今变作个露地白牛,常在面前,终日露迥迥地,趁亦不去”《五灯》卷4《大安》。 禅宗调养心性的目的,就是要使“意马已成于宝马,牛顿作于白牛”同上卷10《道诚》, 使散乱变成柔顺,《续古》卷2《宏智觉...么则晨朝有粥,斋时有饭也。’师云:‘惜取眉毛好。’”眉须脱落系禅林习用语,指误解佛法而招致的后果。   《法华经》的意象具有意义多元的质性,如“白牛”喻,既可象征人类的本原心性,又可象征调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5152221.html
  • 佛教梵呗学习方法

    对赞呗唱诵,都会发现于赞叹三宝、歌颂佛德时,能够自然的流露出以下几种心境:1、悲愍代众生,2、景仰佛陀。3、清净柔软,4、止息散乱,5、慈善和乐、,6、威仪端严心,7、好乐修学,8、发大菩提。这些心境的流露,我们还必须回归、依止佛陀的言教与对经典的学习实践佛法中来;或者说,也只有通过对佛学的深入学习与实践,才能自然的流露出此等愿心;这种心境的产生才是学习梵呗的目的;不可只留恋于梵呗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2953113.html